清大友智是一家专注服务两岸产业合作的机构,脱胎于深耕两岸经济合作10余年的央企,通过融合两岸清华校友资源,搭建两岸知识工作者平台,励志“跨足两岸、服务中华”的理想而组建的创新型知识服务型企业。
清大友智作为政府智库、企业顾问,得益于两岸共同的文化,以及各方面的支持,通过对标卓越企业学习到与两岸智库合作,打造出多个知识服务产品,如报告分析类的昆山台资企业光电产业地图、台湾机器人产业地图、昆山模具产业地图、台资企业数据库、千大产业报告等;企业转型升级类的精益管理咨询辅导、标杆学习、数字化转型诊断,数字化(ERP/MES等信息系统)转型服务、产线规划咨询等;政策申报类的引导两岸人才落地、企业政策支持申报等;乡村振兴类的一乡一品知识服务体系;投资服务类的创业型项目资金对接等。
在CIMT工业母机及模具生态发展研讨会上,王有柱介绍了模具产业和机床产业的规模、应用场景范围以及相互联系,然后介绍了全球、中国模具行业的现状,以及结合模具行业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未来发展建议。王有柱结合传统模具行业特征,分析了模具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痛点和未来发展的新趋势。王有柱还分析了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的过程中,模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和与机床产业的衔接方式。
2022年全球模具行业规模超过2.1万亿元人民币,增长率约为5%(新冠疫情导致2020年同比下降11%,2021年重新复苏)。中国模具行业市场规模超过3200亿元人民币,和机床行业基本相当,但模具行业的产业带动价值约为1:40,即1亿元模具行业的产值可带动约40亿元的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,模具全行业产值规模的带动价值高达12.8万亿。
德国一向以精湛的加工技艺和出产精密机械、工具而著称,其模具业也充分 体现了这一特点。对于模具这个内涵复杂的工业领域,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,德国模具制造厂商形成了一个共识:即全行业必须协调一致、群策群力、挖掘开发潜力、共同发扬创新精神、共同技术进步、取长补短、发挥好整体优势,才能取得行业的成功。
日本则就模具的发展趋势提出了6大策略:一是尽可能多地采用高新技术,提升数字化、信息化水平;二是开拓模具使用新领域,如各种新能源、新材料和医疗、航天等领域;三是延伸模具产业链;四是开展多元化经营;五是更新知识;六是搞好开发和产学研结合。
对于我国近阶段(十四五期间)模具行业的发展,王有柱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。在软件建设方面,他建议要鼓励CAD/CAM/CAE软件自主研发、应用、迭代,支持组建由研发机构与领航模具企业的联合团队,集中持续地支持研发CAD/CAM/CAE 基础平台系统并推广应用,鼓励。
在共性问题支持方面,他建议以专项、应用平台示范鼓励模具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;政策支持模具制造与模具成形工业云平台、模具供应链平台建设,赋能中小模具企业,鼓励推动公共服务创新;强化行业协会等组织在信息统计、产业政策咨询、人才教育培训和培训等领域的作用;支持人才培训、培养,鼓励国外专家来华提供资金支持并给予倾斜政策。
在企业支持方面,他建议国家要积极培育领航企业,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灯塔示范作用,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与示范,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;鼓励支撑终端产业项目配置的相应政策;鼓励“五中心”“两平台”的知识性、技术性模具产业数据库开发、软件二次开发及应用建设;增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立项支持;鼓励支持数字化、信息化标杆示范企业;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,加大对我国企业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间纠纷化解、治理等方面话语权的支持力度;鼓励拓宽产业链协同渠道,推进上下游产业对接;鼓励国际市场开拓,国际产能合作;大力促进区域发展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;推动标准化协调发展和品牌建设。